营商环境是党风、政风、社风和民风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按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的决策部署,开发区纪工委创新监督方式,优化监督举措,打出一套维护营商环境的纪检“组合拳”,为优化营商环境“排阻清障”,切实当好企业发展的“护航人”。
“学习+制度”,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24年初,开发区纪工委专门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年度重点工作提示,督促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利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治州党委、政府印发的《关于规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具体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与企业正常交往的10个方面正面清单,与企业交往界线的15个方面负面清单,厘清与企业的“安全线”和“危险线”。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开发区相关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结合党建引领、服务企业、安全生产以及产业链包联等工作安排部署,精准到人、全方位服务,实现了服务作风由“企业走上来”到“政府走下去”的转变。
“监督+警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开发区企业数据填报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反映遇到了职能部门标准不一、缺乏有效指导服务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开发区纪工委积极创新运用“一箱一卡一码一员一走访”五个一的监督机制,常态化深入企业内部、施工现场和政务服务窗口等重点部位和场所开展监督检查,把监督“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企业大门口,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不实、担当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不优、工作效率不高等影响高质量发展问题。同时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各级纪委下发的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力的典型问题通报,举一反三、以案为鉴,尤其是以近年来查处的在服务企业方面不作为、乱作为、损害企业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为镜鉴,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摒弃“看客”“看戏”心态。
“督办+答题”,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召开的党风政风监督员座谈会上,一位监督员代表指出:“当前开发区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其盘活面临重重挑战,导致盘活效率低下。鉴于此,我们迫切建议加速推进闲置土地及项目的有效利用,以营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针对监督员就开发区招商引资、生产要素保障、执法检查、民生领域、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提出的12项具体问题,纪工委迅速响应,向党工委提交了专题报告,并强力推动职能部门深入研讨,制定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针对性措施。各部门积极响应,共制定了54条整改措施,并立即着手实施了17条即时整改方案。随后管委会印发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实施意见》,为切实盘活闲置和低效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保障。这是纪工委督察督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纪工委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建立健全“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工作闭环,实行清单管理,持续跟踪问效,打通督察督办“最后一公里”。
“问责+激励”,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纪工委坚持影响高质量发展案件“零延迟”“零容忍”查办制度,建立问题线索查处工作台账,快查快处。将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利益等问题作为审查调查重点,特别是空喊口号、不抓落实、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口大气粗的党员干部,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进行立案查处,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去年以来对损害企业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通报曝光4期,对9名党员干部进行失责问责。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抓发展上来,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进纪法情理融会贯通。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既用监督为干部加压,又用信任为干部加力,综合发挥惩治震慑、教育警醒、标本兼治的功效,既治已病、又防未病,视具体情况为干部容错纠错,释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正能量。